在当今对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要求日益严格的时代,确保设备的密封完整性至关重要。密封性能的失效将直接导致外部环境中的水分、尘埃、腐蚀性气体或离子污染物侵入元件内部,进而引发电气性能退化、金属线路腐蚀、机械应力损伤,最终导致元件功能丧失。
什么是气密性检测
气密性检测,亦称密封性测试,是一种用于评估产品外壳或封装结构防止气体(包括空气、水汽及其他特定气体)侵入或逸出能力的质量控制与可靠性测试方法。
其核心目标是定量或定性地测量被测件的泄漏率,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泄漏点的气体质量或体积。通过该测试,可以确认产品的密封完整性是否符合设计规格与预定的行业标准。
气密性检测的作用
1.提升耐用性和可靠性
有效的密封是电子产品抵御恶劣环境因素(如高温高湿、温度循环、盐雾、化学腐蚀)的第一道屏障。通过检测,可以识别并剔除存在潜在泄漏缺陷的元件,确保产品在预期寿命周期内保持功能稳定,降低现场故障率。
2.延长产品寿命
水分和污染物的侵入是导致元件内部材料老化、电化学迁移和键合点腐蚀的主要原因。优良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阻隔这些危害因素,显著减缓性能衰减速度,从而延长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,减少维护与更换成本。
3.增强安全性
在汽车电子、航空航天、交通信号指示、户外照明等关键性应用领域,元件的失效可能直接构成安全风险。严格的气密性检测是预防此类风险、确保系统整体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。
4.保障性能稳定性
对于光电产品如LED灯珠,密封性不足会导致封装内水汽凝结,造成荧光粉水解、色温漂移、光输出下降等问题。通过检测确保密封完好,是维持产品光学性能(如亮度、色坐标)一致性与稳定性的基础。
5.满足行业准入标准
符合JEDEC JESD22-A109B等行业标准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,特别是高端及特定应用领域(如车规级、军工级)的强制性要求。
气密性检测流程
第一阶段:粗检测
1. 目的:快速识别并剔除存在较大泄漏缺陷(泄漏率通常大于10^(-3) atm·cc/s)的样品。
2. 方法:使用氟油检漏仪。样品在特定压力下经历规定的保压时间后,被转移至充满氟油的观察室。
3. 判断依据:在观察期内,若从样品表面观察到连续的气泡流,则判定该样品密封性不合格。
第二阶段:细检测
1.目的:对通过粗检测的样品进行精确定量分析,评估其是否符合更严格的泄漏率标准。
2.方法:使用氦质谱检漏仪。将样品置于密封的测试腔内,抽至高真空后,在样品外部施加一定浓度的氦气。
3.判断依据:氦质谱仪检测并量化通过泄漏点进入质谱仪的氦气流量,并自动计算出精确的泄漏率数值。该数值将与标准规定的接受准则进行比对。

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