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双极退化? 为什么会发生双极退化?
1.堆垛层错-问题的根源
基平面位错(BPD)是引发双极退化的核心因素。在SiC晶体中,原子本应按照完美的顺序排列,但实际晶体中总会存在一些缺陷。堆垛层错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晶体缺陷,它好比一叠整齐堆放的书本中突然有几本放错了位置。
Shockley堆垛层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堆垛层错,它会在SiC晶体中形成微小的"电阻岛",阻碍电子或空穴的正常流动。这些缺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初始缺陷,二是器件工作期间新产生的缺陷。
第一阶段:载流子触发
当器件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,少数载流子(对于n型漂移区为空穴)被注入。这些载流子被基平面位错等特定缺陷捕获,为层错扩展提供了初始动力。
第二阶段:层错扩展
在捕获的载流子能量驱动下,Shockley部分位错开始滑移,导致其包围的堆垛层错面积不断扩大。此过程具有自增强效应:扩展的层错区域能捕获更多载流子,而更多的载流子复合能量又进一步推动层错扩展,致使该区域电阻率持续升高。
第三阶段:性能衰退
为什么单极器件会发生双极现象?
双极退化的影响
1.导通损耗增加:不断增大的导通电阻直接导致器件通态损耗上升,降低系统效率并加剧发热。
抑制双极退化的技术途径
通过改进晶体生长工艺,降低BPD密度 采用外延技术将BPD转化为不易扩展的刃位错 运用热处理和钝化工艺稳定晶体缺陷
优化电路设计,避免体二极管长期大电流工作 采用智能死区时间控制策略 通过并联二极管分流减小应力 实现在线监测与自适应调整
未来展望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