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微红外光谱(Micro-FTIR)在异物分析中的应用

于 2025-08-13 11:40:43 发布 10 阅读 0 评论




显微红外光谱法


1. 简介 :显微红外光谱技术融合了红外光谱与显微镜的功能。其核心原理是分子振动会导致偶极矩变化,当分子振动频率与红外光频率匹配时,分子会吸收红外光能量,形成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,类似于人类的指纹。通过显微镜对样品微小区域进行定位,能够实现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精确分析。


2. 优势:


(1)灵敏度高,检测限可低至10纳克,几纳克的样品就能获得很好的红外光谱图;
(2)能进行微区分析,其显微镜测量孔径可到8微米或更小,在显微镜观察下,可方便地根据需要选择样品不同部分进行分析。对非匀相样品可在显微镜下直接测量样品各个相的红外光谱图。对于固体不均匀混合物,可直接测定各个固体微米区域组分的红外光谱图;
(3)样品制备简单,对不透光样品可直接测定反射光谱;
(4)显微镜光路调节简单,显微观察与红外光谱分析是同一光路,容易实现显微镜对样品待分析部位定位;
(5)分析过程中可保持样品原有形态和晶型,样品不被破坏。


3. 适用样品


可应用固体样品、液体样品的分析鉴定;可用于有机样品、无机样品和高分子材料等的鉴定。可应用于医药、农药、精细化工、环境、纺织、检测、矿物、等各领域。同时,本仪器的附件可用于样品的无损检测,微区红外分析等,在公安法院物证鉴定、环境检测、商检等领域有重大作用。


图片

4.异物测试中的困难点


(1)异物尺寸小于 10 微米;

(2)异物在显微镜下不可见,仅在自然光特定视角可见;

(3)异物为挥发性或腐蚀性液体;

(4)异物为纯黑色或深色塑料板上的凸点;

(5)异物具有磁性。


异物分析


1. 简述


异物分析的核心在于对工业生产、存储、使用流程中出现的异物杂质或未知物质进行成分剖析,追溯其根源,从而预防异物的产生,降低经济损失。主要针对产品表面的污染物、析出物等异常情况,例如颗粒物、油状物、雾状物、斑点等。


2. 分析类型

涵盖有机异物分析、无机异物分析、未知异物分析以及产品异常现象比对分析(材料一致性评估)等多种类型。


3. 样品要求


(1)异物需位于样品表面;

(2)在体视显微镜下清晰可辨(40 倍放大倍数下),样品尺寸应不小于 30×30 微米;

(3)样品厚度需控制在微米级别,约为 10 微米;

(4)对于微小样品,建议保留首次观察时的影像记录。


多行业应用与典型案例


1.食品与包装材料


可检测食品中的玻璃碎片、金属颗粒、塑料残留等异物,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和化学成分分析,快速确定异物类型及来源。


2.制药


用于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未知颗粒,保障药品质量和纯度,守护消费者安全。


3.半导体


监测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物,提升芯片质量和可靠性,避免极小颗粒对电子设备功能的影响。
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