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微红外光谱法
1. 简介 :显微红外光谱技术融合了红外光谱与显微镜的功能。其核心原理是分子振动会导致偶极矩变化,当分子振动频率与红外光频率匹配时,分子会吸收红外光能量,形成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,类似于人类的指纹。通过显微镜对样品微小区域进行定位,能够实现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精确分析。
2. 优势:
3. 适用样品
可应用固体样品、液体样品的分析鉴定;可用于有机样品、无机样品和高分子材料等的鉴定。可应用于医药、农药、精细化工、环境、纺织、检测、矿物、等各领域。同时,本仪器的附件可用于样品的无损检测,微区红外分析等,在公安法院物证鉴定、环境检测、商检等领域有重大作用。
4.异物测试中的困难点 :
(1)异物尺寸小于 10 微米;
(2)异物在显微镜下不可见,仅在自然光特定视角可见;
(3)异物为挥发性或腐蚀性液体;
(4)异物为纯黑色或深色塑料板上的凸点;
(5)异物具有磁性。
异物分析
1. 简述
异物分析的核心在于对工业生产、存储、使用流程中出现的异物杂质或未知物质进行成分剖析,追溯其根源,从而预防异物的产生,降低经济损失。主要针对产品表面的污染物、析出物等异常情况,例如颗粒物、油状物、雾状物、斑点等。
2. 分析类型
涵盖有机异物分析、无机异物分析、未知异物分析以及产品异常现象比对分析(材料一致性评估)等多种类型。
3. 样品要求
(1)异物需位于样品表面;
(2)在体视显微镜下清晰可辨(40 倍放大倍数下),样品尺寸应不小于 30×30 微米;
(3)样品厚度需控制在微米级别,约为 10 微米;
(4)对于微小样品,建议保留首次观察时的影像记录。
多行业应用与典型案例
1.食品与包装材料
可检测食品中的玻璃碎片、金属颗粒、塑料残留等异物,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和化学成分分析,快速确定异物类型及来源。
2.制药
用于分析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未知颗粒,保障药品质量和纯度,守护消费者安全。
3.半导体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