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S分析元素的基本原理

于 2025-08-08 11:36:54 发布 20 阅读 0 评论


EDS对元素定性分析



高能电子束入射到样品表面部分区域,这部分区域表层中的原子,其壳层(K、L层等)的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量的外壳层(L、M层等)或者原子外成为二次电子,该原子处于激发态(高能量),为使系统总能量最低,外层电子跃迁到有空位的内壳层,多余的能量以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的形式放出。


每个元素的特征X射线能量不同,大小取决于原子中电子的能级跃迁过程中释放出的特征能量△E。


只要测得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能量,就可以确定对应的元素种类,EDS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对元素进行定性分析。


图片

EDS元素定量分析



EDS元素定量分析一般采用的是无标样定量,即采用EDS的标准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,不需要在分析时测量标样,用特定标样对数据库进行校正。


图片

EDS谱图形成原理



样品被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通过EDS探测器的窗口后,照射到半导体(Si)探测器上,Si原子电离后产生电子-空穴对,数量和特征X射线能量E/Kev成正比,确保每一个测试环节都精准无误地符合标准要求。公式如下:
N = E / ε
ε-产生一个电子-空穴对产生的能量(约3.8eV)
例如:Al的特征x射线Kα的能量是1.49keV,根据公式计算,约产生392个电子-空穴对。
图片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