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期,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从生产商、批发商向零售商供货后,直至零售商付款的这段时间周期。在汽车行业,指的是供应商将货物交付给甲方后,到收到现金付款的周期。
上周借着某车企年降的热度发布了一条账期缩短至90天的微博,引发热议。
(配图来自网络)
和年降一样,我们先看看账期的现状。
账期良好的车企还是相当给力的,有的当月出货次月入账再次月现金付款,从供货到收款的账期只有60天甚至更短,但由于内卷导致的资金压力,有些企业也尝试部分承兑支付了。
而更多的车企,更普遍的账期,一般都得是90天~120天,外加支付承兑,即1月出货2月入账5月收承兑11月能拿到现金,这就推算出上图所示付款天数了。而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结算时间点,正常情况下甲方收货即进入结算,开始计算账期。但有些更卷的车企要求下线结算,即整车下线后才进入结算,这无形又增加了不少时间,对整个供应链的金流进一步的提高了要求,而这,都是目前市场上正常现象。
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大体和年降一样,都是卷出来的结果。但造成各车企账期差别的原因,小编认为有如下几点:
第一,车企侧重点不同:企业同企业之间的理念不同,有些企业从产品出发,考虑的是产品的安全性和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,而有些企业将目光放企业的金流和财务上。
第二,竞争环境不同:前些年市场向好,供求关系大体平衡,使得大多数企业维持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。而当下的国内,灯厂那叫一个群雄逐鹿,掰开手指一数,几十上百家灯厂,还有围城之外不停往里挤的新玩家,供远大于求。
第三,供应商态度不同:大环境的下压,使得企业的诉求先是“活着”,导致行业的下限不断被突破,更多的灯厂不会去反对上游逐渐拉长的账期,而只是将账期压力逐级传递到下游供应链,以求自保,这,其实也是商业江湖的残酷现实。
回顾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,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类似的历程,在经过无序生长后的白热化竞争,最后留存下来少数企业使得行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而车灯行业,正处于平衡前的白刃战。
幻想甲方主动改变以缩短账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而让乙方拒绝长账期甲方的业务更是不大可能。市场,自由竞争,但小编呼吁,竞争之余,请保留底线!
呼吁之余小编认为更切实可行的是立法以用法律约束。很简单,A城市的司机开车明显比B城市的要规矩的多,是因为A城市的人比B城市的人更有素质吗?不,是因为B城市的立法并严重的惩罚规则约束了人们的行为。
05年著名的普尔斯马特超市破产案,在那之后国家出台了《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》,零售商与供应商约定的支付期限最长不超过收货后60天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